我嫁给孙家二郎没几日,二郎便遭遇意外,不幸离世。意气风发的孙家三郎,替兄长拟了离书。我拎着召包裹欲行,却中途停下 ——
“小叔年幼,祖母年迈需人服侍,这离书我先就收着,三郎放心去闯荡江湖,待日后生活安定,我再离开不迟。”
三郎颔首同意。
起初,只因小叔的天真无邪、祖母的慈祥和蔼。小叔才六岁,整天蹦蹦跳跳,惹人怜爱,祖母因丧孙之痛精神萎靡,孙家一片凄凉,我实在不忍心就此离去。而三郎,虽说年少轻狂,却有着侠义之心,对家人关怀备至。
后来他闯荡江湖,我在家中操持。家中没了依靠,里里外外都靠我照应。白日,我跟着邻居大妈学习酿酒,双手被酒曲染得斑驳,那刺鼻的气味常常熏得我眼泪汪汪,可我咬着牙坚持,只为能酿出香醇的米酒,换些银钱补贴家用。夜晚,便在昏黄的油灯光下,给小叔讲述江湖故事,教他做人道理,小叔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听得入神,时不时还提出些天真的问题,让我忍俊不禁。祖母的身体时好时坏,我陪伴左右,熬粥、喂药,无微不至,每次看到祖母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,我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
数年过去,三郎拜入师门,学得一身武艺,他回来时,身姿挺拔,眼神中透着坚毅,一招一式尽显英气;三郎成为大侠,名震江湖,江湖上流传着他的种种英勇事迹。
而我,在村头卖米酒,每日天不亮就起身蒸米、发酵,只为多挣几个铜板,那忙碌的身影成了村头一道固定的风景。
村里有个姓郑的郎中待我甚好,他经常帮我搬运酒坛,空闲时,还会与我交流药理知识,分享治病经验。我那颗平静许久的心,渐渐泛起涟漪。斟酌再三,我向归家省亲的三郎提及,想要嫁给郎中。
“三郎,郎中说了,成了亲咱们还是一家人,我可以继续做买卖,还在能照顾小叔……” 话到最后,三郎的脸越来越冷,我的声音越来越低。我偷偷瞧他一眼,将他紧攥双拳,额头青筋暴起,平日里炯炯有神的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