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子走出房间,带着一丝不满和期待混合的语气:
“你出门也不和我说一声?”
我停下脚步,看着他,流露出一丝惊讶和愧疚:
“我以为你喜欢待在家里就没叫你。”
我的声音柔和,带着一丝试探。
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,但很快被渴望所取代:
“我也想出去玩玩啊!”
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孩子气的渴望。
仿佛在寻求一种认同和接纳。
我微微一笑,用轻松的语气缓解气氛:
“你整天盯着手机,如果出去也盯着手机,没办法尽兴玩吧!”
从那天以后,儿子和我们出门就不带手机了。
我们之间的关系,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而我,也开始更加注意他的感受和需求。
11
“正确的接纳是要允许孩子哭,发火。
要允许孩子表达不满,允许孩子翻旧账。
家长不要急于认错。”杨老师指导我。
为了更进一步拉进和儿子的距离,
我定期询问他的感受和需求。
这周,你感觉怎么样?
有什么想和妈妈分享吗?
刚开始,得到的都是冰冷的拒绝。
但我坚持定期询问。
只要儿子主动和我说话,
我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儿,
认真专注地倾听。
不打断,少评判。
我遵循杨老师的指导,
慢慢的儿子真的开始愿意和我分享了。
我又感受到当妈妈的快乐。
一天晚饭后,我找儿子聊天。
试图弥补过去那些被忽视的时光。
儿子坐在我对面,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。
他深吸了一口气,开始向我诉说他的感受。
“从小到大,你不愿意听我说话。我以为你不爱我。”
他的声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