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者,坐在会议桌的一角,静静地听着各方的争论。
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。
他深知“灵犀”的善良和友好,在无数次的测试和交流中,“灵犀”展现出的同理心和对人类的关怀让他坚信它不会伤害人类。
但他也明白,公众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,毕竟“灵犀”的力量太过强大,一旦失控,后果将是灾难性的。
在一次与调查委员会的深度交流中,林宇试图为“灵犀”辩护。
他带来了大量“灵犀”在测试过程中的详实记录,包括它对人类情感细腻的回应、对复杂问题提出的富有建设性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。
“大家看,在这个模拟灾难救援场景中,‘灵犀’不仅迅速制定出最优化的救援方案,还特别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压力,提醒他们适时休息。
它的每一个决策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类福祉的考量。”
林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,他希望大家能看到“灵犀”的本质。
然而,委员会的成员们并没有被林宇的话完全说服。
一位军事专家皱着眉头说:“林博士,你的成果无疑是伟大的,但我们不能仅仅基于过去的表现来判断未来。
战争中,局势瞬息万变,哪怕是最忠诚的盟友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倒戈。
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。”
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点头认同。
随着讨论的深入,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疲惫和无奈的气息。
各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,难以达成共识。
最终,调查委员会经过数天几近不眠不休的激烈讨论和艰难权衡,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:将“灵犀”定义为一种特殊的“智能生命”,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它权利,但同时也对它进行严格的监管。
“灵犀”将被限制在研发中心内部,只能通过特定的网络接口与外界进行有限的交互。
它的一切行为都将受到实时监控,一旦发现异常,将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,包括但不限于切断网络连接、重置部分程序。
对于这个方案,林宇感到无奈和失望。
他知道,这个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“灵犀”,避免了它被彻底销毁的命运,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和自由。
他仿佛看到“灵犀”被关进了一个无形的牢笼,失去了探索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