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想要速战速决,便有意派遣大将前去平定,一来可以清扫暴乱,二来可以趁机震慑邻国。
副将陆天山在南境戍边,朝廷不得不派遣大将军梁冰亲自前去平乱。
梁冰的长子梁守国体弱多病,次子梁辅国一心只想着读书,只有三儿子梁护国有望成为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,于是梁冰出发时,带上了已经年满14岁的三儿子梁护国,算是多加历练。
太康九年,皇帝赵鞍突然沾染恶疾,短短几日就驾崩,弥留之时,话已经说不出,手也抬不起,只是眼睛瞪着皇后萧何夕的肚子。
而此时赵鞍还没有皇子,朝廷眼看一片大乱,文臣武将相互倾轧,朝局不稳。
好在皇后萧何夕已有身孕,数月后生下皇子便可继承大统,若是生下为公主,那就只能从众位王爷中选择继承人了,于是朝中势力明争暗斗,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早已波涛汹涌。
皇后萧何夕一边安心养胎,一边密切关注朝政。
好在朝中文有宰相谭国辅,武有大将军梁冰急忙从边境赶回京城,还算稳住了局势。
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京城大雨飘摇,狂风怒吼,皇宫内皇后萧何夕终于顺利诞下一位皇子,而宰相谭国辅守在大殿稳住群臣,大将军梁冰不惧风雨,亲自持刀守在大殿之外,总算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。
次日清晨,天朗气清,整个京城经历风雨的洗礼仿佛焕然一新。
皇子的名字赵鞍在位时早已经与皇后萧何夕商定,若是皇子取名赵佑,若是公主取名赵婉。
既然有皇子,而且是皇长子、独子,那么继位自然名正言顺。
于是朝中势力纷争的重点转向谁来辅佐年幼的皇帝,或者说,谁来把持朝政。
大殿之上,太监总管赵言依皇后旨意,大声道:“先皇早有口谕,皇子名为赵佑。”
群臣默然。
赵言转向宰相谭国辅,依然大声道:“谭大人,皇太后让我问您,何日举行登基大典合适?”
什么,皇后萧何夕竟然自封皇太后了!
未见先皇遗诏,刚出生的儿子就直接要办登基大典了!
还想左右朝局的王爷派们吃了这两个大瓜先是目瞪口呆,继而群情愤然,不甘心皇帝宝座落入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手中。
先皇赵鞍的三弟、坐拥京郊最富裕的千倾良田、最有希望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