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中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。
凭借在地方上的出色表现和卓越才能,林凡终于被推荐进入京城,担任一个低级官职。
初入京城,林凡便感受到了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局势和压抑的政治氛围。
此时的明朝,内忧外患已到了极其严峻的时刻。
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如燎原之火,在北方大地迅速蔓延,一路攻城掠地,势不可挡。
起义军所到之处,明朝军队望风披靡,大片土地沦陷。
<而关外的清军则厉兵秣马,不断在边境集结兵力,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,随时准备挥师南下,入主中原。
林凡心急如焚,凭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,他深知留给明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在朝堂上,林凡多次向皇帝上书,言辞恳切地痛陈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巨大危机。
他详细分析了起义军的发展态势和清军的军事部署,指出明朝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,必将面临覆灭的命运。
他建议加强边防防御,增加边防兵力,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,同时整顿军队,提升士兵的待遇和训练水平,增强军队的战斗力。
然而,林凡的这些建议却被朝中权臣视为危言耸听,遭到了无情的忽视。
权臣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,目光短浅,对国家面临的危机视而不见。
他们在朝堂上结党营私,互相勾结,排斥异己,对林凡这样敢于直言的官员进行打压。
林凡明白,单枪匹马难以改变大局,必须寻找志同道合之人,共同为挽救明朝而努力。
在一次官员聚会上,林凡结识了年轻有为的将领袁崇焕。
袁崇焕身材魁梧,目光坚定,浑身散发着一股军人的英气。
他心怀报国之志,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。
林凡与袁崇焕相谈甚欢,两人对当前局势的看法不谋而合,都认为明朝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才能摆脱困境。
此后,他们又通过各种途径,陆续结识了一批同样有抱负、有担当的年轻官员。
这些官员不满于朝堂上的腐败和不作为,渴望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林凡与他们组成了一个秘密团体,共同谋划改革大计。
林凡经过深思熟虑,提出了“以工代赈”和“屯田养兵”的策略。
“以工代赈”,即朝廷招募流民参与基础设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