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。
然而,变革并非一帆风顺。
火器工坊在筹备过程中,遭遇了诸多阻碍。
一些守旧派大臣暗中使绊,称火器乃奇技淫巧,会败坏祖宗基业,蛊惑工匠们罢工。
乾隆得知后,龙颜大怒:“胆敢违抗朕的旨意,便是与大清的未来作对!”
他下令将为首的闹事者严惩,同时亲自前往工坊,安抚工匠们的情绪。
“诸位皆是我大清的能工巧匠,若能成功改良火器,保我大清边疆安宁,朕必重重有赏!”
乾隆的一番话,让工匠们深受鼓舞,纷纷表示愿为皇上效力。
在乾隆的大力支持下,火器工坊逐渐步入正轨,研发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。
第一批改良后的火器试射时,威力惊人,在场众人无不惊叹。
乾隆看着试射的火器,心中燃起了更大的希望,他坚信,只要坚持变革 ,大清必将更加昌盛。
第四章:商路之谋在推动军事变革的同时,乾隆的目光又投向了商业发展。
他深知,现代世界的繁荣,商业的发达功不可没。
“朕听闻,沿海一带常有西洋商船往来,朕欲开放更多口岸,与西洋诸国通商,促进我大清商业繁荣。”
乾隆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此语一出,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。
有大臣赞成,认为通商可引进西洋的奇珍异宝,增加国库收入;但也有大臣坚决反对,担忧通商后,西洋的思想和文化会冲击大清的传统礼教。
“皇上,西洋人狡诈多端,通商恐引狼入室,坏我大清风气。”
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进谏。
乾隆微微一笑:“朕并非盲目通商,自会制定规则,严加管控。
我大清地大物博,通商不仅可获其财,还能学其所长。”
最终,乾隆力排众议,下令开放广州、厦门、宁波等口岸,设立海关,规范通商事宜。
同时,鼓励国内商人出海贸易,带回西洋的先进技术和商品。
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,大清与西洋的贸易日益频繁,沿海城市逐渐繁荣起来,街道上随处可见西洋的商品和往来的商人,一片热闹景象。
第五章:朝堂暗涌乾隆的一系列变革举措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清的发展,但也触动了一些守旧势力的利益。
他们在暗中勾结,企图扳倒乾隆,恢复旧制。
和珅察觉到了朝堂上的暗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