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深知,这条驰道将改变大秦的交通格局,带来更多机遇。
林羽曾倡导的以工代赈理念被运用其中,参与修建的百姓不仅能获得报酬,还能学到工程技术。
在修建过程中,工匠们遇到诸多难题。
地势复杂,山峦起伏,如何让驰道平稳通达成了挑战。
一位曾在林羽改革时崭露头角的年轻工匠站了出来:“陛下,可借鉴林羽丞相引入的西域筑路之法,开山辟石,遇水搭桥,再以夯实之术稳固路基。”
新皇点头应允,工匠们依计而行。
经过数年努力,驰道终于建成。
宽阔平坦的大道上,车马如流,南方的丝绸、茶叶运往北方,北方的皮毛、良马流入南方,贸易额大幅增长。
新皇带领众臣视察驰道,看到繁荣景象,感慨道:“林羽丞相虽已离去,但他的智慧仍在造福大秦。”
然而,繁荣背后,危机悄然滋生。
西方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帝国——罗马,其势力不断向东扩张,对大秦的丝绸之路贸易构成威胁。
罗马商人在中亚地区与大秦商队竞争激烈,甚至时常发生冲突。
大秦的商人们纷纷向朝廷上书,请求保护。
新皇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。
一位外交大臣建议:“陛下,可先派遣使者前往罗马,表明我大秦立场,寻求和平通商之法。
若罗马一意孤行,再做打算。”
新皇采纳了这一建议,选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者,带着大秦的国书和丰厚礼品,踏上西行之路。
使者历经数月,抵达罗马。
罗马皇帝接见了他,使者呈上国书,表达了大秦希望和平通商、共同繁荣的意愿。
罗马皇帝却态度傲慢:“大秦虽大,但我罗马也非等闲。
你们的丝绸在我罗马颇受欢迎,不过,贸易规则得由我们制定。”
使者据理力争:“陛下,贸易应是平等互利。
大秦的丝绸、瓷器精美绝伦,罗马的工艺品也独具特色,双方应公平交易,共享利益。”
经过多轮谈判,罗马皇帝终于有所松动,同意与大秦签订通商条约,规定双方商队在中亚地区的贸易规则,保障彼此权益。
使者带着条约回到大秦,新皇大喜,重赏使者。
丝绸之路再次恢复繁荣,大秦与罗马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。
罗马的雕塑、建筑艺术传入大秦,大秦的造纸术、印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