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的光,像极了那天在天台,阳光照在加固后的铁皮屋顶上的样子。
直播间的弹幕不知何时变了。
有人转发方明女儿的作文《我的秘密朋友》,里面画满戴着项圈的流浪猫,背面写着:“小羽姐姐说,每个生命都该有发光的项圈。”
刘芳的账号悄悄退出了直播间,她的除菌喷雾还躺在地上,瓶身上的标签被阳光晒得有些模糊,像道慢慢褪色的伤疤。
夜色渐深时,王浩的二维码领养牌在天台上亮起荧光。
每个二维码都链接着流浪动物的医疗数据、GPS定位和性格AI分析,像极了陈宇飞图纸上的通风口,每个细节都藏着让生命存活的密码。
我摸着母猫颈间的新项圈,上面刻着“003”,和三年前实验室那只断尾三花的编号一样——这次,它不会再被夺走家园了。
陈宇飞蹲在角落整理《免疫档案》,每本档案里都夹着方明偷偷塞的便签,上面写着“通风口改仿生瞳孔形状,可通过《城市景观条例》第15条”。
他的笔记本里掉出张照片,是十岁的他和小铁在废墟里,旁边是我第一个流浪站的残骸——原来命运早就在废墟里埋下重逢的种子,让破碎的善意在二维码的光里重新发芽。
远处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,却在接近小区时突然转向。
李队长的执法仪还“故障”着,他靠在货车旁,看着女儿抱着阿福的照片发呆。
我知道,这一小时的“检修”时间,足够我们把37个毛孩子的疫苗本整理好,足够王浩的直播让更多人看见,在钢筋森林的裂缝里,每个生命都值得一个发光的二维码。
母猫的尾巴突然绕住我的手腕,像在撒娇。
我低头看见它腹部的缝合线,整齐得像陈宇飞图纸上的直线——原来温柔和规则,真的可以像猫薄荷和混凝土一样,在城市的齿轮里找到共生的方式。
而我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#第四章:混凝土里的猫薄荷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在天台炸开时,我正用镊子给阿福修剪指甲。
新浇的地基泛着青灰色,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绿色碎屑——陈宇飞说那是猫薄荷冻干粉,此刻正随着搅拌机的震动,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清凉气息。
“林悦心!”
他突然从脚手架上探出头,工装裤沾满混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