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砚苏小满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槐藤谜影林砚苏小满全文免费》,由网络作家“墨穿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,也就是今天,按照规律,第四起案件可能发生。“三十七名领养儿童,十九人失踪,剩下的十八人,”陈默敲了敲名单,“我们找到了其中十五人,都在近半年内收到过匿名快递,里面是红绳和槐树叶。”他推过一个物证袋,里面是片风干的槐叶,叶脉处用针刺着极小的数字,正是孩子当年的领养编号。<林砚的手指停在“苏小满”的名字上,编号37,是名单上最后一个孩子。资料显示她在2010年被领养,三个月后养父母死于车祸,从此下落不明。领养档案里贴着照片,小女孩穿着红色连衣裙,嘴角朱砂痣格外醒目——和妹妹失踪前穿的衣服,一模一样。“监控查到了,”陈默忽然调出一段录像,“周明死前两小时,曾在便利店见过一个戴帽子的女人,她买了绳结同款的红绳。”画面里,女人低头付钱,长发...
《槐藤谜影林砚苏小满全文免费》精彩片段
,也就是今天,按照规律,第四起案件可能发生。
“三十七名领养儿童,十九人失踪,剩下的十八人,”陈默敲了敲名单,“我们找到了其中十五人,都在近半年内收到过匿名快递,里面是红绳和槐树叶。”
他推过一个物证袋,里面是片风干的槐叶,叶脉处用针刺着极小的数字,正是孩子当年的领养编号。
<林砚的手指停在“苏小满”的名字上,编号37,是名单上最后一个孩子。
资料显示她在2010年被领养,三个月后养父母死于车祸,从此下落不明。
领养档案里贴着照片,小女孩穿着红色连衣裙,嘴角朱砂痣格外醒目——和妹妹失踪前穿的衣服,一模一样。
“监控查到了,”陈默忽然调出一段录像,“周明死前两小时,曾在便利店见过一个戴帽子的女人,她买了绳结同款的红绳。”
画面里,女人低头付钱,长发遮住侧脸,但在转身瞬间,颈侧闪过一片青黑色的印记,形状像片枯叶。
林砚的呼吸骤然急促,那个印记,和照片里胎记男的胎记位置一模一样。
他忽然想起暗格里的照片,胎记男身边总有个穿红裙的小女孩,而苏小满的领养档案里,记录着她有严重的应激障碍,会用指甲在皮肤上刻图案——和死者眼睑内侧的“37”,如出一辙。
凌晨四点,暴雨再次倾盆。
林砚站在妹妹失踪的后巷,手机屏幕亮着苏小满的资料:生于1995年7月,早产,母亲难产而死,父亲在福利院扩建事故中身亡,从小患有严重的皮肤划痕症。
雨点打在墙面,当年的血画早已模糊,但林砚记得清楚,那是片扭曲的藤蔓,藤蔓末端有个“37”的数字。
现在他终于明白,那不是血画,而是用指甲刻在墙上的,就像死者眼睑内侧的划痕——是苏小满,当年只有三岁的苏小满,亲眼看着父亲死在事故中,用稚嫩的指甲,在墙上刻下了复仇的印记。
口袋里的手机震动,是条匿名短信:“第37片叶子,该落了。”
附带的定位是西郊废弃的纺织厂。
林砚握紧车钥匙,后视镜里,自己眼底的红血丝像极了案发现场的红绳。
他不知道,当他驱车驶向黑暗时,身后的槐树阴影里,有个穿红裙的身影正慢
—她从未被登记在册,只是父亲复仇计划中的幽灵。
当他掀开林月的石棺时,里面掉出本日记,最后一页写着:“8月5日,我要替小满姐姐成为第37片叶子,这样她就能替我活下去。”
手机在此时震动,是苏小满发来的定位,在西郊的废弃精神病院。
地图上,那个位置正好是当年她养父车祸的地点,而今天,是养父的忌日。
“陈默,”林砚握紧车钥匙,“当年车祸不是意外,是苏小满策划的,她要让所有和福利院有关的人,都死在属于他们的‘忌日’里。”
他看着地下室的三十七具石棺,突然明白,所谓的“星星”,是三十七名孩子的人生,被永远埋在了黑暗里。
8 槐叶迷宫精神病院的铁门锈迹斑斑,门楣上的“安宁”二字缺了个“宁”,变成“安宀”,像座没有出口的坟墓。
林砚踩着碎玻璃前行,墙面上用指甲刻满了童谣:“槐树槐,槐树槐,槐叶落,人回来……”每句末尾都画着笑脸,有的带着血迹,有的带着泪痕。
“阿砚哥哥来得好慢。”
苏小满坐在顶楼的天台边缘,晃荡着双腿,脚下是二十米的深渊。
她穿着红裙,颈侧的疤痕在月光下泛着微光,手里抱着个布娃娃,正是妹妹失踪前最爱的那款。
“下来吧小满,”林砚慢慢靠近,“我知道你不想杀人,三年前你救了林月,却让自己被带走,后来你逃出来,是为了替她报仇,对吗?”
苏小满转头,眼睛亮得可怕:“你怎么知道?
那天在槐树巷,林月说要帮我查爸爸的死因,结果被周明发现,他们要抓她去做手术,我就和她换了衣服——”她举起布娃娃,“你看,她把娃娃给了我,说‘小满姐姐,你穿红裙好看’,然后他们就把我拖上了车,而她,从后巷跑了出去。”
夜风掀起她的裙摆,露出大腿内侧的刺青,是两个交叠的藤蔓,中间刻着“37”和“0”。
林砚忽然想起解剖妹妹“断指”时发现的槐树皮碎屑,其实是属于苏小满的,因为当年被带走的,根本不是妹妹,而是苏小满,那个为了保护妹妹,主动穿上红裙的女孩。
“所以三年前的断指,是你自己切的,”林砚声音哽咽,“你故意留下线索,让我追查,因为你知道
- 故事背景:故事发生在一个现代化大都市,三年前的一桩人口失踪案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,如今地铁里出现的神秘尸体,带有特殊标记,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。
城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黑暗的人口贩卖网络,主角林砚曾是一名法医,因三年前妹妹的失踪和案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,如今面对相似的案件,他不得不重新面对过去的创伤,追查真相。
- 主要情节:故事从地铁里的离奇尸体案开始,主角林砚被卷入其中,发现案件与三年前妹妹失踪案的相似之处。
随着调查深入,第二个、第三个案件接连发生,凶手的目标似乎指向当年人口案的相关者。
林砚与搭档陈默双线追查,逐渐揭开当年的真相,发现凶手竟是当年失踪的女孩苏小满,她带着强烈的复仇欲望,策划了一系列案件。
在最终的对决中,林砚面对曾经的“妹妹”,在救赎与正义之间挣扎,最终阻止了苏小满的最后计划,却也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痛。
1 地铁浮尸地铁末班车的灯光在雨幕中划出冷冽的光轨,林砚盯着手中的威士忌酒瓶,瓶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指缝滴落,在站台地面晕开细小的水痕。
远处传来列车进站的轰鸣,他正要仰头灌酒,忽然听见站台另一端传来女人的尖叫。
“先生!
先生您醒醒!”
穿职业装的女孩正摇晃着座椅上的男人,对方的头无力地垂向一侧,苍白的手腕上缠着一圈猩红的绳结。
林砚的酒瓶“当啷”落地,酒精混着雨水在地面蜿蜒,像极了三年前解剖台上那道蜿蜒的缝合线。
警戒线拉起时,陈默正对着尸体拍照。
闪光灯亮起的瞬间,林砚看见死者左手无名指根部有个淡青色的刺青,形似扭曲的藤蔓——和三年前妹妹失踪案现场留下的痕迹一模一样。
“老林,你怎么在这儿?”
陈默摘下白手套,警服肩膀上还沾着雨珠,“不是说戒了吗?”
他目光扫过地上的酒瓶,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担忧。
林砚没接话,蹲下身观察尸体颈部的勒痕。
绳结打法工整得异常,绳纹深度均匀,不像是挣扎所致。
更诡异的是死者嘴角残留的白色粉末,他指尖轻蘸,放在鼻尖嗅了嗅,瞳孔骤然收缩——是水合氯醛,一种
,还在为他考虑。
手机在此时震动,是陈默发来的消息:“省台要来采访儿童保护中心,你作为顾问,要不要来?”
附带的照片里,新栽的槐树正在发芽,嫩绿的枝叶间,挂着个红色的风铃,风吹过,发出清脆的响声,像极了两个女孩的笑声。
林砚收起信纸,望向远处的雾河,晨雾正在散去,阳光穿透云层,照在河面上,波光粼粼。
他知道,有些黑暗永远无法被完全驱散,但至少,他可以成为照亮角落的那束光,就像苏小满和林月,用生命的最后热量,点燃了真相的火炬。
风衣口袋里的抗焦虑药瓶轻轻作响,他摸出药片,却又放回。
远处,儿童保护中心传来孩子们的笑声,他忽然想起苏小满信里的话:“槐树开花时,我们就回来。”
深吸一口气,林砚转身走向阳光,背后的槐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永不被遗忘的故事。
那些刻在时光里的藤蔓与笑脸,终将在新生的枝叶中,绽放出最温暖的光芒。
七名孤儿的领养事宜,”陈默翻着手机里的资料,“其中十九人在领养后三年内失踪,包括你妹妹林月。”
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,林砚在瞬间看清了墙上的涂鸦——无数藤蔓缠绕着数字,从1995年开始,每年增加一道刻痕,直到2018年,也就是妹妹失踪的年份,刻痕旁画了个扭曲的笑脸。
他的手指划过墙面,忽然摸到一块凸起的木板。
撬开后,暗格里掉出一叠照片:每个孩子手腕上都缠着红绳,站在槐树下,身后是戴口罩的男人。
当翻到第37张时,林砚浑身血液仿佛凝固——照片里的男人转身瞬间,露出半张脸,额角有块暗红色的胎记,像片枯叶。
“是他!”
记忆如潮水涌来,那个暴雨夜,妹妹电话里说的“奇怪叔叔”,就是这个胎记男。
林砚抓起照片塞进风衣,转身时撞翻了墙角的纸箱,哗啦啦的药片散落一地,瓶身上印着“氯丙嗪”,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。
离开福利院时,陈默忽然指着围墙下的槐树:“你注意到没有,三起案件的死者,死亡时间分别是每月5号、15号、25号,都是槐树叶最茂盛的日子。
而当年林月失踪是8月5号,明天——”他看了眼手表,“就是8月5号,整整三年。”
夜风掠过槐树,枝叶间传来类似孩童的笑声。
林砚摸着口袋里的抗焦虑药,忽然想起解剖第一具尸体时,在死者眼睑内侧发现的细小划痕——那是用指甲刻的“37”,正是福利院领养儿童的数量。
而现在,他数了数照片上的孩子,加上妹妹,正好三十七人。
4 影子迷宫市局档案室的日光灯在凌晨三点显得格外惨白,林砚盯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卷宗,太阳穴突突直跳。
陈默递来一杯冷透的咖啡,视线落在他面前的时间轴上:1995年,晨星福利院扩建,三名工人死亡,工程暂停;2000年,福利院重新开放,开始大量领养儿童;2018年8月5日,林月失踪,现场遗留带“M”纽扣的风衣碎片;2023年7月5日,周明死亡,刺青藤蔓无叶;2023年7月15日,张建军死亡,藤蔓加一叶;2023年7月25日,李建国死亡,藤蔓加两叶;2023年8月5日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