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其他类型 > 假千金回村种田,真豪门痛悔发颠夏芜傅时凛

第47章 小钱钱啊小钱钱

发表时间: 2025-05-06

冬季给枇杷树打枝,主要是除去过密的枝条,减少养分消耗,还能提高抗寒抗病能力。

给山上一百棵枇杷树打枝可是体力活,夏芜和爸爸哥哥干了两天,就找村里的妇人接手干这个活了。

恰好,给她干活的几个妇人就是上次来摘枇杷叶的。

流感盛行,村里人咳嗽,杨老爷子给他们看病,还送枇杷叶煮水给他们喝,如今他们咳嗽减轻很多,对杨家多少有感恩的心理。

夏芜也想和村里人活络关系,干脆教会她们给枇杷树打枝,还能给她们创收。

打下来的枇杷枝条不能浪费,捡好叶子留下,附近有人来买,就一块钱十片地卖。

网上有人下单,夏芜连卖带送地发货,反正就是不浪费。

线下和网上的评论都很不错,说枇杷叶煮水确实有效果,只要流感的风头不过去,估计夏芜的枇杷叶还能再卖一段时间。

幸好枇杷树一年到头都长叶子,也不怕给薅秃了。

一百多棵树呢,能卖很长一段时间了。

杨老爷子为此还专门炮制一些枇杷叶,打算以后给村里人治病拿来入药,自家的东西,不值钱,可能给老百姓省钱,在他眼里就是好东西。

夏芜每天都很忙,杏树种下不久,她在网上下单的其他树苗陆陆续续地到货了。

桃树,梨树,李树,梅子树……还有最昂贵的蓝莓树苗。

夏芜一家就那么几口人,就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,这时候和村支书打好关系的好处就突显出来了。

杨国峰负责在村里把关,给她找能干活不偷懒的人手,不包吃,种树一天一百块钱,村里人报名可积极了。

杨明远干够了摘草莓的活,抹着鼻涕问夏芜他能不能也种树,可种树要挖坑,要埋土,还要提水浇水,压根不是小皮孩能干的活。

“去,你就好好摘草莓,等明年山上的果树结果了,我再给你换个活。”

她种树种得多,这么多活就缺人手呢,巴不得多几个杨明远姐弟俩,还有杨平杨安兄妹俩这样手脚勤快的小孩来帮忙干活。

夏芜心里一动,笑眯眯地把杨明远拉到身边,“明远啊,你在班里跟其他同学关系怎么样?”

杨明远一撇嘴,低下头,没好气地道:“不咋样。”

“怎么回事?”

“他们都欺负我!”

“怎么欺负你了?你跟我说,我给你出出主意。”

杨明远抬头看夏芜一眼,有些不好意思,“姐,之前我不是带他们来偷你的草莓吗?他们尝到甜头还想来偷,我不让,他们就跟我打架,最后我赢了,他们就不敢来了。”

“不过他们也不跟我玩了,天天在学校说我坏话,我也不稀罕跟他们玩。”

夏芜听得有些心酸,揉他的头,就一下,迅速收回手。

“杨明远,你多久没洗头了?”

“唰”一下,杨明远闹出个大红脸,“我,我家里没热水,我怕感冒。”

“这会儿不冷,我给你打水,你把头洗洗。”

家里有热水器,夏芜把浴室太阳能打开,找了一个洗衣服的盆,打一盆热水,给杨明远准备了洗发露护发素还有干净毛巾。

浴室很快就热起来了。

“把外套脱了。”

杨明远听话照做,脱了外套,里面是毛衣。

“毛衣也脱了。”

脱了毛衣,里面是个破旧的夹克。

夏芜一扯他衣服,哭笑不得,“你穿几层啊?”

杨明远自己都不好意思了,最后脱的就剩下一件秋衣,黑不溜秋的,也不知道多久没洗了,胳膊还短了一截。

夏芜心中五味杂陈,杨明远姐弟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家里唯一的老人还因为风湿生活不便,平时俩孩子还要反过来照顾老人。

这样的父母真是……

小孩子也有自尊,夏芜没说什么,让杨明远自个洗头,她在旁边帮着。

“就因为你不让他们偷草莓,他们就不跟你玩了?”

“嗯,我也不跟他们玩。”

“这样不行啊,在学校连个朋友都没有,别人真欺负你怎么办?”

“我告老师!”

夏芜被他逗笑,“姐给你出个主意,保你跟班里其他同学搞好关系。”

她让杨明远下周上学时带点零食去班里,就说是给夏芜打工挣的零花钱。

这样一来,肯定会有人问杨明远他们能不能来挣这个钱。

杨明远作为中间人,自然就不会缺人跟他玩,而明年估计夏芜也不会缺童子兵了。

洗完头立马就吹干,穿好衣服再从暖和的浴室里出去,怎么会感冒呢。

可夏芜跟着杨老爷子去过杨明远家里,老式平房,没有电热水器,只有一个用了不知多少年的电烧水壶,家里的电视还是十几年前买的,冰箱上层结了厚厚的冰。

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到头难得回来,家里孩子老人生活得再差,他们也鞭长莫及。

看到村里像杨明远这样的家庭,夏芜更能理解杨国峰了。

果苗陆陆续续被种下,夏芜闲着没事就往山上跑,趁人不注意给果苗浇浇灵泉水,她总觉得山上的枇杷叶好用,是浇了灵泉水的缘故。

灵泉水直接给人喝,作用反而不如浇给植物,再由人吃下植物来的作用大。

不过山上浇水困难,还得提水,夏芜有点想法,想在山顶建个水塔,这样就能从山顶往下运水,省去不少人力。

想得倒是挺好,就是没钱。

夏芜现在又成了穷光蛋,每天往山上跑都会东瞄瞄西看看,看看什么东西还能变出钱来。

思来想去,还是开发温泉变现最快。

上次和马方舟联系,他说请年假飞过来,结果公司有个活耽搁两天,估计也就这几天就来了。

把要发的快递送到镇上,夏芜闲着没事又跑山上乱转,种树有杨国俊盯着,不怕出错,她转到枇杷林里,看大妈们打枝条摘叶子。

“小芜啊,刚才你没来,又有外村的人摸到山上来,想要偷偷摸摸摘枇杷叶呢,我给拦住了。”

说话的女人叫张芳,今年四十七岁,上有老下有小,她男人在外头工地上班,她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。

夏芜不遗余力地夸她:“干得好,等明年枇杷熟了,我多给你们摘点。”

几个妇人心花怒放,又笑着道:“你说这些人也真是的,我跟她们讲,一块钱十片,还嫌贵呢,听人家说你山上的枇杷叶煮水喝好,一块钱还不舍得。要不是有人,估计她们就偷了,你可得好好想个法子拦一下,不然明年山上果子熟得多,总不能人一直在山上看着吧!”

人一旦有了立场,就会护短。

她们给夏芜干活,自然要替夏芜着想。

现在村里人都说,夏芜山上种的东西多,明年她家里人忙不过来,肯定得像现在这样请人干。

村里闲着在家的人,谁不想能挣点钱呢,自然要护着夏芜。

夏芜也为这事头疼。

上次村支书跟她说去讨几条好狗,看门护院,去问了,刚好人家家里的大狗下崽,七八条小狗,可等它们长到能看家,起码得一年半载。

远水解不了近渴啊。

等小狗断奶,夏芜就打算把狗子带回家先养着。

她问张芳几人:“大娘,这事我也琢磨着呢,现在养狗看山也来不及,你们说还有啥好主意没?”

几个女人对视一眼,热心地七嘴八舌给她出起主意来。

“光养狗还不行,你不如养些鹅,大白鹅看家护院的本领可不比狗差,还能下鹅蛋,好着呢!”

“不然你就在山脚立个牌子,上头写着这山给人承包了,有些人不知道山被人包了,肯定就胡乱上来偷东西。”

“要不找东西给山脚拦住?”

“用啥拦啊,这么大一个山头,打铁丝网得花不少钱吧!”

铁丝网?不行不行,太丑了。

夏芜可不想自己山上有太多丑东西。

“不用铁丝网,种点带刺的篱笆墙不就行了?”

夏芜挺感兴趣,“什么篱笆带刺啊?”

“多着呢,枸杞不就带刺吗?还有山上的野泡儿,也带刺啊,又能拦路,又能长果儿,多好!”

“照你这么说,还能种刺梨,刺梨刺也多,还好吃!”

枸杞,夏芜知道,可张芳几人嘴里说的野泡儿和刺梨她就不清楚了。

上网一查,才知道野泡儿指的可能是树莓,刺梨就是刺梨,这两种植物确实都带刺,而且营养价值也挺高。

刺梨的花叶果子都可以入药,有健脾消食滋补的效果,还富含多种维生素。

树莓和刺梨相比也不差,有些山区农民专门种树莓,即可以提高收入,还可以固化山坡水土,果实能多种加工,树莓汁,树莓酱,树莓酒……

枸杞就更不用说了,市面上各种保健品,一直很受追捧,营养价值高,经济价值更高。

夏芜拍板决定,就种这三种植物充当篱笆墙,同时采纳其他人的建议,在山脚下立牌子安监控,再养些大白鹅!

不过这又是一笔支出啊……

夏芜仰头望天,面带惆怅。

钱啊钱,怎么她前二十年就没感觉钱是那么的可爱重要呢。

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。

夏芜在山上还在发愁去哪弄钱,下山回家一看,朴爷在她家院子里跟爷爷说话,愁眉苦脸的,一看到夏芜回来,又笑起来。

“小芜啊,你那山上的枇杷蜜取过没?”

夏芜摇头,“还没呢,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,我都没去看。”

“走走走,跟我上山,咱们爷俩看有多少蜜,我跟你说,有个大客户想要买正宗的枇杷蜜,我一下子就想到你了,给的价高,保你不亏!”

夏芜眼睛一下子就亮了,“这多少钱?”

“一斤枇杷蜜两千,你说高不高?”

“这么贵!”夏芜小声惊呼,有些想不明白,“朴爷,这价钱是不是太高了啊?”

“你不懂那些有钱人,两千块钱对他们来说吃顿饭都吃不饱肚子,只要东西好,他们还抢着买呢!”

杨老爷子带着杨弘文,拿上采蜜的装备,跟他俩一起上山。

路上朴爷说起客户买蜜的经过,夏芜才明白过来。

买蜜的是季云舟爷爷的战友,年纪挺大,早年上战场受过伤,身体一直不怎么好,只能静养。最近流感严重,家里小辈去探望他的时候,不小心给老人家传染上了。

年轻人发烧咳嗽几天可能就没事了,可老人家不一样,本来基础就不好,感染上流感就等于在鬼门关走了一圈,说是半个肺都白了,硬是被抢救回来。

救回来后,肺就不怎么好了,气嗓,咳嗽,多痰,又不敢用重药,生怕老爷子有个三长两短。

一时间,给家里人急坏了。

刚好前段时间夏芜给朴爷送去一些枇杷叶,让他闲着没事煮水喝,止咳化痰有些效果,朴爷喝了,他本来就不咳嗽,也没感觉有啥用。

倒是季云舟的爷爷找他聊天,说起自己那个战友的情况,提醒他多注意身体,朴爷才把枇杷叶煮水的事告诉季老爷子。

季老爷子把这事放在心上了,就想着弄点叶子给他那老战友送去,万一有效果呢,怕送错东西,老爷子自己还先煮水喝了些,觉得好像确实有用。

就想让朴爷再给他弄点枇杷叶。

给季老爷子寄枇杷叶,还是夏芜寄出去的呢。

只是她压根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多曲折。

枇杷叶寄过去了,季老爷子的战友也喝了,确实有点用,但效果微乎其微,可能是肺部变白,症状比其他人严重。

朴爷就给季老爷子出主意,让他那老战友买点枇杷蜜试一试。

一来二去的,夏芜的枇杷蜜就被推销出去了。

“人家不差钱,就想让老头少遭点罪。”

到了山上,朴爷戴好面罩,把蜜蜂驱赶开,取出巢脾,“哟,还真有不少蜂蜜呢,发财了发财了!”

枇杷花比草莓花大多了,数量也多,一百多棵枇杷树就这么一箱蜜蜂,它们日采夜采,攒了起码有十几斤蜂蜜。

找东西把枇杷蜜装起来,夏芜看着这些花蜜,犹如看到了无数张红票票,心情那叫一个倍儿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