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其他类型 > 先秦儒学的起源与初步发展孔子周礼来无删减+无广告

第3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5-09
行为被视为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。

然而,关于“坑儒”的真实性,历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。

一些学者认为,《史记》中的记载可能有夸张的成分,实际事件的规模可能没有这么大。

他们认为,秦始皇虽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统一思想和文字,但并非无差别地破坏文化。

此外,对于“坑儒”的人数和具体情况,也有学者提出质疑,认为可能是后人的夸大其词。

• 事件影响:尽管如此,焚书坑儒事件无疑给儒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。

它不仅破坏了儒学的学术传承,还导致了儒家学者的大量死亡和流散。

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对统一思想和文化的极端追求,但也暴露了其文化政策的粗暴和短视。

秦朝的短暂统治也证明了这种政策的不可持续性,为后来汉朝的儒学复兴提供了历史教训。

• 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与儒学独尊• 时代背景:汉武帝时期,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,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、土地兼并剧烈、匈奴为患,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。

为了加强中央集权,发展一种积极的思想是及其重要的。

• 董仲舒的思想: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不仅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核心思想,还吸收了道家、法家等诸子百家的理论精华,形成了适应统一中央集权国家需要的新儒学体系。

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》等著作中,提出了“天人感应”、“大一统”等理论,将儒学与宇宙自然规律相结合,强调君权神授,为汉武帝时期的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
<• 主要观点• “春秋大一统”和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主张:董仲舒认为,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,而是依循“三统”,即黑统、白统、赤统的顺序。

他提出“《春秋》大一统者,天地之常经,古今之通谊也”,强调思想的统一对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。

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,施行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政策,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。

• “君权神授”的政治思想:董仲舒提出“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,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,此受命之符也”,认为君王的统治是由于天命,为君王行使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