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场时,陈墨递给她一张名片:“下周有个手工与科技的论坛,想请你聊聊。”
他顿了顿,“你的话让我想起,当年学焊接时,师傅总说焊点要像星星一样会眨眼。”
夜幕降临时,展厅只剩下林雾椿和周砚辞。
追光灯打在他们合作的“海洋森林”上,皮革玫瑰在木枝间轻轻摇曳。
“累吗?”
他替她摘下沉重的耳环,指尖划过她泛红的耳垂。
“不累。”
她看着他衬衫上的木工绳,忽然伸手解下来,“这个该换了。”
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用渔网线和皮绳编的手绳,“送给你。”
周砚辞看着手绳上的小贝壳装饰,想起渔村灯塔下的那个吻。
他轻轻握住她的手,将手绳戴在她腕间:“现在我们是彼此的锚了。”
她抬头看他,发现他眼里有细碎的光,像双年展的灯光,也像渔村夜晚的星星。
那些曾经藏在心底的不安与自卑,此刻都在他的目光里化作了温柔的潮水。
“知道吗?”
她轻声说,“今天在台上,我忽然不害怕了。
因为我看见你在幕布后,手里攥着我做的皮子,就像握着我的勇气。”
他笑了,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:“那是当然,毕竟......”他顿了顿,在她耳边轻声说,“你是我的光,我是你的榫卯,我们天生该互相支撑。”
展厅外传来夜归的轮渡汽笛声,林雾椿靠在他肩头,看着他们的作品在月光中舒展。
那些曾经的破碎与挣扎,此刻都成了装置上闪烁的星子,诉说着一个关于重生与相遇的故事。
她忽然明白,手工的意义从来不是完美,而是在彼此的裂缝中,种出属于自己的月亮。
就像她和眼前的男人,一个用皮革编织潮汐,一个用木头雕刻星光,最终在时光的海洋里,捞起了属于彼此的星星。
终章 塞纳河与永恒的榫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厅里,林雾椿看着台下不同肤色的面孔,忽然想起渔村码头的清晨——那时她蹲在礁石上补渔网,海雾漫过膝盖,远处的渔歌被浪声撕成碎片。
此刻,她手中的皮革玫瑰在聚光灯下轻轻转动,花瓣上的渔网线结闪着微光。
“这朵玫瑰的材料,来自中国东海的一艘老渔船。”
她的声音通过翻译器传遍大厅,“船主去世后,他的女儿用船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