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上递来的名片,背面印着米国 “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” 的徽章 —— 和女儿死亡证明上的电子签章,用的是同一款哥特字体。
她颤抖着打开数字安全司公开数据库,输入李建国的身份证号,页面跳出的出入境记录让她窒息:2017 年 9 月 1 日,也就是女儿确诊 “肺炎” 的第二天,李建国从首都机场飞往米国安德鲁斯空军基地。
终端突然弹出新窗口,自动播放一段监控录像:2023 年 2 月 14 日凌晨 2 点,张宇轩进入海淀分局机房,半小时后,周明宇的审讯记录被人为修改。
录像里,张宇轩的右手始终握着一个银色 U 盘 —— 和王威丹在女儿遗物中发现的,外观完全一致。
四、技术黑箱:明镜的裂痕三日后的补充庭审。
王威丹站在全息投影前,1276 件网络犯罪案件的数据流在她头顶形成旋转的星系。
“请注意这些红色节点。”
她的手指穿过代表程序员被告的光点,“在‘明镜系统’的量刑建议中,他们的平均刑期比实际罪行高出 41.2%,而这个偏差率,与米国‘棱镜计划’监控名单上的程序员量刑数据,吻合度达 98.7%。”
张宇轩的薄荷糖在金属盒里响成一片:“辩方这是在进行无根据的揣测 ——不,这是数据污染的铁证。”
王威丹调出《司法 AI 技术规范》,红色批注在条文上闪烁,“第 15 条明确禁止直接采用境外训练数据,但‘明镜系统’的risk_evaluate()函数,完整复制了米国‘雅典娜’AI 的偏见代码。”
她点击屏幕,两行代码在对比窗中展开,“注意这个if-else判断:当被告职业标签为‘程序员’且 GitHub 提交次数 > 500 时,自动触发‘高风险’标记 —— 这正是米国用来打压异议开发者的算法。”
法庭后排,一位戴助听器的老人站起来:“2024 年,我儿子因开源加密软件被判刑 10 年,而‘明镜系统’的量刑建议正是 10 年零 6 个月。”
老人撸起袖子,手臂上纹着和周明宇相同的三道划痕,“他们说这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