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上海滩的风云变幻。他深知,潘昌猷的雄心壮志不仅仅局限于重庆商业银行,更在于整个金融界乃至政坛的权势争夺。而自己,作为潘昌猷最得力的助手,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为潘昌猷的宏图大业保驾护航。
而潘昌猷,也在这场风波之后,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江湖的险恶与复杂。他明白,要想在金融界和政坛上继续前行,就必须要有更加强大的盟友和更加精妙的策略。于是,他开始更加积极地拓展人脉,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,同时也加强了对银行内部的管理和改革,以确保在任何风浪面前都能稳如泰山。
四、插上一脚
在民国那风雨飘摇的年代,财政部钱币司,犹如悬于金融界头顶的一把利剑,其威力足以让任何一家银行、钱庄颤抖。这钱币司,主管监督全国大小银行、钱庄,手握生死大权,一句话便可决定一家金融机构的兴衰存亡。而在这纷繁复杂的金融江湖中,重庆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“黄金案”,无疑是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,激起层层波澜,闹得满城风雨,引得无数眼球聚焦。
钱币司自然不能对这等大事视而不见,否则其威严何在?于是,一场由稽查徐达文领衔的“查账风暴”悄然酝酿。徐达文,此人在金融稽查界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,他手下的稽查团队,更是将查账视为生财之道,每至一处,总能掀起一阵风波。
在前往上海之前,徐达文可没闲着,他特意向南京分行发了封密信,通风报信之余,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“机会”。南京分行自然不敢怠慢,第一时间将消息转告给了上海分行。此时,潘昌猷正巧也在上海,这位重庆商业银行的掌舵人,与徐达文可是有着不小的交情。想当年,徐达文由重庆调往南京供职,潘昌猷可是亲自给南京分行打过招呼,徐达文也因此得了潘昌猷的不少好处。
潘昌猷闻讯,心中暗自盘算:这徐达文既然来了,总得让他“满意而归”。于是,他立即着手准备,打算给徐达文来个“盛装迎接”。三天之后,徐达文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