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的说,我准备了十年。
我最近在跟退休的老大交接。
这位总监,是好的导师。
他会提醒我工作中的注意事项,尤其QM是协调部门,工作量大而杂。
哪些坑可以不用踩,哪些部门比较难以沟通,事无巨细,一条列出来,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。
在他又一次问我有没有记下的时候,我脱口而出,“记住了啊,师傅”。
他愣了一下,继而笑起来,“好好干,小徒弟”。
我这个三十多岁的人,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。
师傅跟袁经理完全是两种风格,袁经理是放养,部门里没有自己的SOP,所有的都要自己摸索。
想起来一件小事:我入职第二年,袁经理外出参加培训;培训结束之后,她发给我四十张图片,希望我能把这些图片上的文字转成word。
那时候,我傻乎乎的,真是一个字一个字敲到word里面,花了整整两天时间。
等我敲完发给她之后,她来了句:我的工作原则是任务不过夜。
师傅不一样,有流程,有章法,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总结,我明白了:为何原先的部门里,做事的始终是那么几个人,剩下的都是摸鱼的了?
因为会的就多做点,不会的就少做点。
这样久而久之,混日子的朋友越来越多;干实事的牛马只能倒霉。
10准备了那么久,袁经理的儿子总算举办婚礼了。
婚礼当天,宾客云集,男方女方家里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,很是热闹。
我和原先的同事一起去参加的婚礼,我随上了袁经理心心念念的腊肉。
这腊肉有好几斤呢,绝对够她一顿能吃撑的,就当为这一场多年的同事情谊,画上句号。
在跟她共事的十年里,我累计花出去的礼金不下于6万块。
这些礼金包括:她看上一款很有质感的金手镯,我们部门每人凑点钱,作为生日礼物买下来送给她;隔几天推荐某款朋友家卖的很好的东西,我们每人买一点;再过一段入职某周年,看上了另一款金手镯,我们部门又每人凑钱买了一只送给她…..。
现在看看疯涨的黄金,证明她确实眼光高明,所以一连要求我们送了7只手镯。
这个人的回礼从来都是公司门口的团餐或者奶茶,漂亮话说的满满的,“大家想吃什么随便点,别客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