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棠宋远东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重生70:小知青带着空间去发财结局+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猪油萌新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过了好一会儿,菜才上来。前世看都不想看的红烧肉,不知道是否是这个身体缺油水的原因,此刻的苏棠闻着可香了,她夹起一块放入口中。轻轻的咬上一口,幸福的满足感涌上心头。人往往就是这样,真正美好的味道都是在回忆之中。就像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是一个道理。即使五花肉再好吃,无奈这时候的菜量太大了,她只吃了三分之一便吃不动了。此时的苏棠有些尴尬了。她四下望了望,此时没有人会剩饭的,特别还是红烧肉。老百姓都是随身带着饭盒,即使吃不了,也会装进饭盒打包回家吃。正在发愁呢。只听一个好听的男低音传来,“请问,这里有人吗?”苏棠抬头望去,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男子站在面前。他身姿挺拔,肩章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,映衬出他坚毅的脸庞。男子剑眉星目,眼神...
《重生70:小知青带着空间去发财结局+番外》精彩片段
过了好一会儿,菜才上来。
前世看都不想看的红烧肉,不知道是否是这个身体缺油水的原因,此刻的苏棠闻着可香了,她夹起一块放入口中。
轻轻的咬上一口,幸福的满足感涌上心头。
人往往就是这样,真正美好的味道都是在回忆之中。
就像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是一个道理。
即使五花肉再好吃,无奈这时候的菜量太大了,她只吃了三分之一便吃不动了。
此时的苏棠有些尴尬了。
她四下望了望,此时没有人会剩饭的,特别还是红烧肉。
老百姓都是随身带着饭盒,即使吃不了,也会装进饭盒打包回家吃。
正在发愁呢。
只听一个好听的男低音传来,“请问,这里有人吗?”
苏棠抬头望去,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男子站在面前。
他身姿挺拔,肩章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,映衬出他坚毅的脸庞。
男子剑眉星目,眼神中透着军人特有的锐利。
不过此刻在求人,所以嘴角微微上扬,带着一抹礼貌的微笑。
“没人,你坐吧。” 苏棠下意识地回答,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军装吸引。
在这个年代,军装不仅是身份的象征,更承载着人们对军人深深的敬仰。就连点菜的服务员,看到军装男子后,态度都热情了三分。
“一份五花肉,一份青菜,两份米饭。” 男子说道。
服务员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应:“不好意思,同志,您来的太晚了,肉菜都卖完了。”
“没事,那就上一份炒青菜和两个馒头好了。” 男子语气平和,没有丝毫情绪。
男子坐下后,似乎有备而来,他好像看出了苏棠的心理,尝试的说道:“姑娘,你要吃不了的话,剩下的这些红烧肉能卖给我?”
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,在嘈杂的饭店里显得格外清晰。
苏棠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:
“不好意思,这份肉我已经吃开了,但是这份量太大了,实在吃不完,如果你不嫌弃的话,就送给你了。”
苏棠说完,只见一只大手拍了过来,带着两块钱和二两肉票。
苏棠看着那放在桌上的两块钱和二两肉票,忙摆手道:
“不用不用,都说了送给你,哪能要钱呢?”
宋烨却坚持把钱和肉票往她手里塞,
“那怎么行,我一个大男人白吃你的,多不好意思,这肉票和钱你一定得拿着。”
苏棠拗不过,只好收下,心中却对这个军人又多了几分好感。
前世的苏棠也是个标准的颜控,不过此时看到这帅气的脸庞,却不敢有过多的想法。
她知道自己就要去下乡了,未来能不能见到还不一定,所以就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烦恼。
苏棠见宋烨的饭菜端上来了,她便告辞离去了。
男子看着苏棠的背影,若有所思。
谁也没想到,他们很快又见面了,而且是异乡。
苏棠吃饱喝足的回到家后,看到一群人正围在自己家门口,也是好奇。
邻居们见苏棠回来了,纷纷让出一条道,眼神里面透露出同情的表情。
此时苏棠看清楚了,是自己的奶奶苏王氏和二婶刘桂花正在砸自己家的锁呢。
苏棠暗笑,这是不装了,要撕破脸了吗?
两人看到苏棠后,苏王氏坐在地上就嚎啕起来,
“我的老天爷呐,快劈死这个不孝孙女吧,把我儿子的钱都要霍霍没了,这是一分钱也没我这个当奶奶的留呀。”
邻居们听着也觉得苏棠做的欠妥,开始议论纷纷。
“苏棠太不懂事了,你爸爸的钱应该 拿来孝敬爷奶。”
“苏棠对邻居们也很冷淡,真不会为人呀。”
“........”
二婶刘桂花看到邻居们都帮着自己这边,色厉内荏道:
“苏棠,听说你去供销社买了一匹布?好大的手笔,布呢?”
苏棠冷冷的笑道:“我买多少布,与你有什么关系?你是谁呀?”
如果不是前世遭遇的一切,让她彻底明白这一家人的本色。
如果这个奶奶做的不是太过分,苏棠也不介意给她们一些养老钱。
即使前世她知道了,自己父亲并不是这奶奶的亲生儿子,这奶奶对自己父亲也不好,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奶奶,该赡养得,还得赡养。
但这一世,自打她知道这老奶奶偷偷的把她房子过户的时候,她的心就变硬了。
至于这个二叔、二婶,还有二叔家的哥哥,后来才是欺负她最厉害的,
最没有人性的一家人,所以她也没客气。
刘桂花一听急了,
“你个小蹄子,怎么说话呢?没大没小的玩意,你花的都是老苏家的钱,这钱应该交给你奶打理?”
“你也知道,这是我们老苏家的钱呀?
那我问你,你姓什么?我奶姓什么?
既然是老苏家的钱,你们两个外姓来掺和啥?”
邻居们一听,这话也有理呀,这两人都是嫁过来的媳妇,只有苏棠才是真正的苏家人。
咋回事?平时闷不吭声的苏棠,今天逻辑清晰,语言犀利,像变了一个人似得。
刘桂花被反驳的哑口无言,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了。
苏王氏本来想让这个儿媳打打前阵,没想到儿媳这么没用,气的她直翻白眼。
“这是要反了天了。”苏王氏将拐棒敲的地面邦邦响。
“一个小辈这么没大没小,苏建业是我儿子,他走了,留下的钱都应该是留给我这个为娘的才对。
我也不难为你,你花了的,就花了吧,
把我儿子剩下的抚恤金都拿出来,再把这套房子过户给你堂哥,这事就这么定了。”
听着奶奶的无赖话,苏棠都懒得搭理她,直言道:
“奶,我们已经分家了,这个房子是我爸留给我的,我是他女儿,是第一继承人,与你没有关系。
就在今天上午,我已经把这个房子卖了,你们要敢砸门,就是入室抢劫,等着坐牢吧!”
说完转身就走了,只剩下呆若木鸡的两人。
片刻后,回过神来的两人,看向苏棠的邻居们,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。
而这群邻居又不傻,他们只是来看热闹的,让他们帮忙?想都别想。
离开后的苏棠并未走远,而是躲进空间休息去了。
半夜的时候悄悄回了趟家,将床、家具、衣服等都收到了空间。
出了四合院,也是长舒一口气,也和自己的过去彻底道别了。
将五花肉切成麻将块大小,下锅煸炒,炒出油后,把多余的油舀出来。
然后放入、葱、姜、八角、酱油、冰糖继续翻炒,等炒上糖色后,加入烧热的水,放入盐,让它慢慢炖即可。
半小时后,五花肉软烂出锅,那浓郁的肉香瞬间弥漫在整个营地。
知青们和村民们都不由自主地深吸着鼻子,脸上满是陶醉的神情。
方胜囡咽了咽口水,眼巴巴地盯着锅,嘴里嘟囔着:
“哎呀,这香味,我感觉自己都能吃下一头猪了!”
苏棠看着火候差不多了,将五花肉盛出,热气裹挟着肉香猛地升腾而起。
那色泽红亮的红烧肉,每一块都泛着诱人的光泽,软烂的肉块在汤汁中微微颤动,让人垂涎欲滴。
锅里的底汤也不放过,加上水兑开,放上白菜、粉条,开始炖。
鲜嫩的白菜遇到五花肉的汤汁,立刻变得油光锃亮,一闻就让人欲罢不能。
很快一大锅白菜炖粉条也出锅了,而满仓还大方的让秀兰嫂子闷的杂粮饭也出锅了。
“好了,大家准备开饭!” 苏棠笑着招呼道。
众人立刻围了过来,手中的碗筷早已迫不及待。
每个人都分到了满满一碗杂粮饭,上面铺了一层红烧肉和白菜,大家坐在临时搭建的餐桌旁,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肉放入口中。
刹那间,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谭允文一边嚼着肉,一边含糊不清地说:
“太好吃了,苏棠,咱京师国营饭店的厨子都没有你这手艺!”
方胜囡也顾不上形象,大口大口地吃着,嘴里还不停地赞叹:
“苏棠,之前是我不对,老是挤兑你,你可别往心里去。就凭这顿红烧肉,以后,我照着你!”
苏棠笑着摆摆手,“都是小事,大家能吃得开心就好。”
这顿饭,大家吃得格外满足,每个人的肚子都吃得圆滚滚的。
饭后,大家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,原本疲惫的脸上也有了血色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知青们和村民们依旧每天早早地起床,前往工地干活。
虽然工作依旧繁重,但因为有了那顿红烧肉带来的能量和鼓舞,大家的干劲更足了。
接下来的一周,又是搬石头的一周。
不过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,苏棠发现自己的体力似乎也有所增强,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吃力。
她和其他女知青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,扔石头的速度也越来越快。
男知青们也不甘示弱,他们喊着响亮的口号,两人一组,稳稳地将大石头抬上拖拉机。
这天,正当苏棠要搬一块石头的时候,她发现旁边有一条树根,她刚要顺手扔掉,不经意的一瞥,心脏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,这居然是崖柏。
她赶忙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,准备一会带回营地,找机会收到空间。
柱子看到后说道:“你捡到这些树根烧火吗?那边还有一堆呢,这些树根埋在土里,都是湿的,点不着,等晒干之后再拿去烧火吧。”
“奥,是嘛!”苏棠默默记下了。
半夜,趁着知青们睡着的时候,她悄悄起床,来到崖柏堆这边。
老百姓们搬了一天石头,都累的够呛,睡得很死。
当然是她多虑了,就算没睡着,也没人管这些树根。
她四下看看无人,赶忙收到了空间。
这才返回去,若无其事的又开始睡了起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水库的工程也在稳步推进。
两天后,苏棠终于坐上了去黑省的火车,从京市到五阳,没有直达车,他们需要从京市先坐火车到哈尔滨,再从哈尔滨转车到五阳。
这期间需要两天时间,两天时间坐硬座,很是折磨人。
她们坐的是硬座,是小硬座,就是四个人一张桌子的那种。
现在看来无法接受,但当时已经算不错了。
在下乡的高峰期,知青们很多都是坐在货车车厢里发往目的地,就像发了一车煤炭一样。
对于苏棠来说,这也算是个全新的开始。
下乡的地方变了,遇到的人也变了,一切都是未知,一切都是新的。
苏棠坐下后,其他的三个座位已经坐满了。
对面是一个带着眼镜,面容精致,却有些强势女孩,女孩的旁边是一个高大沉稳的方脸男生。
男生见上来了一个新人,便主动搭话道:
“你好,同志,我叫谭允文,我旁边的这位叫方胜囡,你旁边的这位叫袁芳,我们三个都是去黑省五阳市乡向阳公社赵家屯的知青,敢问你是去哪里的?”
俗话说,伸手不打笑脸人,对于谭允文的善意,苏棠也感受的到,而且这一趟列车需要20多个小时,肯定是要认识一下,于是道:
“三位好,我也是去赵家屯的知青,以后请多多照顾。”
见到苏棠不但长的俊美,而且落落大方,方胜囡有些不是滋味:
“苏同志是来自哪个大院的?”
这时候北京的青年之中有一种对立,就是老北京的孩子和大院子弟。
很显然,从他们的穿戴来看,都是大院子弟,而这么问的意味很明显,就是确认苏棠是不是大院的。
苏棠当然知道她的意思,淡淡道:
“我不是大院的,是铜锣巷旁边大杂院的。”
方胜囡不屑的“奥”了一声,便扭过头不再搭理苏棠了。
以后的行程的大部分时间,都是他们三个说话,把苏棠孤立起来了。
期间谭允文试图拉苏棠一起聊,但都被方胜囡强势的打断,转移话题了。
苏棠也不愿意掺和这没营养的聊天,就开始闭目养神。
她们这趟车,京市是首发,大家都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,所以早来了一会。
火车开动后,整个知青车厢里充斥着各种情绪。
有远离亲人的痛苦,有对未来的迷茫,当然也有对旅途的兴奋。
唯独他们这一桌,平静似水。
苏棠不必说了,活了一世,什么稀奇古怪没经历过?性子就淡了很多。
谭允文呢,属于大格局,胸襟宽广的那种老好人,用这个时代的话说,我是时代的一块砖,哪里有用哪里搬!
此时苏棠同情的看了一眼旁边的方胜囡,她那极力讨好的表情,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众人,她喜欢谭允文。
但是阅人无数的苏棠却知道,这女孩的结局大概率是个悲剧。
谭允文这种人,可以做朋友,可以做同事,甚至可以做陌生人,但不要做恋人。
他是那种对任何人都好的那种博爱,唯独对另一半不那么走心。
旁边的袁芳一直平静如水,她一直拿着一本《金光大道》看着,方胜囡问话,她就答一句,不问的时候,就安静的看书。
不一会,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列车员开始送水。
这时候的火车还没有热水壶,每次都是列车员烧好水后,用一个长嘴铝壶挨个乘客送。
不过每次只能给你倒半杯,为何?
倒不是怕喝多了上厕所,而是怕倒满了烫了别人。
毕竟这时候的火车太不平稳,特别是转弯变道的时候,还能明显的感觉到一哽一哽的错顿感。
苏棠闭目养神了很大一会,发现睡不着,就干脆不睡了。
她习惯性的把搪瓷杯里放了点茶叶,在书包里翻出了《教员选集》,准备再读一下。
谭允文看后眼前一亮,似乎找到了知音,不免多打量了一下苏棠。
结果被一旁的方胜囡看见了,有些吃醋的嘟囔道:
“喝水还得泡茶,完全一副资本家大小姐的享受做派嘛!”
她说话的声音很小,却被耳目极好的苏棠听到了。
这年代,这么一句话可不是小事,搞不好苏棠就会被拉去教育的。
不用妄图和那群人讲理,一群批斗老师,不上课的学生,你还指望他们讲理?
想到这,苏棠也不客气了,“教员曾对他得保健医生说过,茶可以益思、明目、少卧、轻身,比什么别的药都好。
1926 年 5 月,教员在广州出席国民党会议期间,和柳亚子先生相识,并同桌饮茶,侃侃而谈。
教员的《七律・和柳亚子先生》中便有记载 :
“饮茶粤海未能忘,索句渝州叶正黄。三十一年还旧国,落花时节读华章”,伟人用茶来纪念两人友谊,到你这里怎么成了资产阶级产物了。”
苏棠的话声音不大,不疾不徐,但说出来似乎有千斤力量,他们三个听得真真的。
方胜囡此时的脸刷的一下就白了,她刚才本来是讥讽苏棠的,没想到却给自己挖了坑。
这时候全国百姓对教员的爱戴达到了顶峰,谁要说一句不好,那不仅仅是挨批斗那么简单。
谭允文一听,忙打圆场道:
“教员在《为人民服务》说过,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,互相爱护,互相帮助,苏棠同志,咱们都是一起去五阳下乡的京市人,在外面更要搞好团结,心拧成一股绳才是。
当然,对于某些知识贫乏的同志,我们也得督促他多看书,好好理解伟人的教导,你说是不是?”
苏棠一听,暗道:“高手呀,伟人语录也是熟悉的信手拈来。”
她本来也没想一来就得罪人,而且这个方胜囡在她看来,只是把她当潜在对手,所以才针对她,要知道她对这个谭允文可是一点意思都没有。
见谭允文为她说话,苏棠摆摆手道:
“算了,胜囡同志,以后说话还是要过过脑子,注意言辞,这次我们几个听到了也就罢了。如果是传到工作组人的耳朵里,后果就很难说了。”
经过这么一闹,方胜囡再也不敢招惹苏棠了,心想,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女孩子,怎么这般伶牙俐齿?
而谭允文不免对苏棠产生了兴趣,同样他也感受到了苏棠的知识量,不但是教员选集,就连教员在报纸上的报道,这女孩也谨记于心,不可小觑呀。
苏棠能够学会这些,还是依托于前世的知识库,搜集了大量的材料。
她在前世的时候,熟读教员语录后发现,老人家的思想,用在商战,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。
教员就是她的偶像,老人家的书,说的话,她都耳熟能详。
重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时间还是很充足的,她可以再好好的重温一下那些资料了。
苏棠愕然,经过战争洗礼的大心脏,果然不同凡响。
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,苏念安才拖着一只狍子和两只野兔回来了。
自从上次狼群袭击,知青们便养成了,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好习惯,所以并没有知青发现这些。
苏棠让苏念安赶快回屋吃饭,自己去收拾一下这次打到的野味。
两只野兔已经冻得梆硬,便不管了,直接埋到了雪里。
狍子得趁着身体还没硬,赶快收拾出来。
苏棠让苏念安将狍子挂到房前树上的挂钩上,便催他进屋吃饭了。
她从空间里取出一把锋利的剔骨刀,开始熟练地处理猎物。
先是用刀在狍子的脖子上划开一道口子,将血放干净。
接着,她沿着狍子的腹部轻轻划开,小心翼翼地将内脏取出,放在一旁准备好的木盆里。
处理完内脏后,苏棠便开始剥皮。
她用剔骨刀在狍子的四肢和腹部轻轻划开,然后慢慢将皮从肉上剥离下来。
剥皮的过程苏棠都是小心翼翼,一不小心就会损坏皮毛。
苏棠的动作干净利落,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。
剥完皮后,苏棠将狍子的肉切成大块,装到一个大盆里泡着。
狍子的皮毛则盖上雪,一会就冻的硬邦邦的,像烤熟的新疆大饼,抖去上面的雪,毛皮变的干干净净,先挂在了墙上,抽空削一下上面的腐肉,找人硝一下,做成褥子。
处理完这些,苏棠又把内脏中的鹿心,鹿肝和鹿肚摘出来,其他的埋到了雪里面。
收拾完这些,苏念安也吃完饭了,苏棠给他挑了一块里脊道:
“明早你早点起,给两个老头烤一下当早餐了,剩下的这些,我泡出血水后,找地方埋起来,以后慢慢给老头做着吃。”
“嗯,给我找个框用一下。”
接过框后,便拿着铁锨,将滴下来的鹿血结成的冰以及鹿的内脏都铲到了框里。
这才扛着枪,挎着筐朝牛棚走去。
苏念安走后,苏棠将两只野兔和狍子肉肉都扔进了空间。
野兔直接放进了仓库,和那堆野味放一起。
狍子肉嘛,又换了一次水,继续泡。
当然泡出来的鹿血水,也不浪费,浇在了她的果树下,这些也是很好的肥料。
收拾完这些,苏棠也累了,即使收拾狍子的时候带着羊皮手套,也被冻的够呛。
忙活完便赶快进了空间,睡觉去了。
半夜的时候,就算迷迷糊糊的听到了狼嚎声,后面又听到了几声枪声,她也没起来。
这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,直到听到了拍门声,这才从空间里出来了。
耿晓雯过来叫她:“苏棠赶快穿上衣服去大队部,你堂哥又搞出了大事情。”
苏棠听后也是一惊,急急忙忙穿上衣服,跑去了大队部。
挤开人群才看到,大队长和民兵队长都在。
不一会,大队长清了清喉咙道:
“同志们,知青们,你们昨晚是不是听到枪响了?昨晚呀,这群野狼又想偷袭我们村,不过被这位解放军同志击退了,10枪留下了6头狼,不愧是我们的侦察兵。
他说要请我们村里人吃狼肉,我请他为大家讲两句。”
苏念安面对这么多人,倒也紧张,向前一步道:
“大家好,我叫苏念安,来赵家屯是看我堂妹苏棠的,由于我堂妹只有一间房子,住不开,就住到了牛棚里,这两天感触很深呀。
苏棠就一间房子,守着一个外人做啥都不方便。
还好,东北这边大多是山东闯关东的后代,还保留着山东习俗。
只有日子还过得去,过年家家户户都过油,就是炸一些炸肉,炸鱼,炸豆腐,这些既能祭祀祖先,又能招待客人。
前两天苏棠也在赵贵婶子的指点下,炸了一篮子。
此时她在里面翻腾了一下,收拾出一盘子肉丸子,炸肉,炸豆腐。
将它们一股脑的扔到锅里,配上海米和白菜叶子,煮上一锅。
等锅开了,多放点胡椒,再放上一个龙口粉丝,那味道一个字,绝。
吃完了饭,离天黑还有大把的时间。
苏念安看到苏棠的柴不多了,说道:“我这也不能白吃你这一顿饭,要不这样,我帮你些柴,抵这顿饭。”
其实苏棠大部分做饭和睡觉的时候,都在空间完成,用不了很多柴,但这些也没法和苏念安解释,只能点了点头,笑着说道:
“好啊,正好我也想去后山转转,咱们一起。”
两人收拾好工具,背上背篓,沿着知青点后面的小路往山上走。
冬天的山林除了雪的白,还有些萧瑟,但空气格外清新,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在地上,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。
走了大约半个小时,苏棠便喊停了,要不是高大魁梧的苏念安走在身边,平时她也不敢走这么深。
她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树林说道:“别再往深处走了,上次有狼群下山,再往里走就不安全了,那边好像有几棵松树,咱们过去看看。”
苏念安点点头,跟着她走了过去。
这座树林有一些干枯的松树,已经斜躺在地上,适合砍来做柴火。
苏念安挥起斧头,开始砍柴,苏棠则在一旁帮忙整理砍下的树枝。
正当两人忙得不亦乐乎时,苏棠忽然觉得脚下踩到了什么东西,硬硬的,像是埋在雪里的石头。
她蹲下身,用手拨开积雪,顿时眼前一亮——竟然是一颗板栗!
“念安哥,你快来看!”苏棠兴奋地喊道。
苏念安放下斧头,走过来一看,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:
“这是板栗!看来这附近有板栗树。”
两人顺着脚下的板栗,很快找到了不远处的一棵高大的板栗树。
树上虽然已经光秃秃的,但树下厚厚的积雪里却埋着不少掉落的板栗。苏念安蹲下身,用手扒开积雪,果然发现了一大堆板栗。
“看来咱们今天运气不错!”苏念安笑着说道。
苏棠也蹲下来,开始捡拾板栗。她一边捡一边说道:
“这些板栗埋在雪里,保存得还挺好,回去可以煮着吃,或者炒糖栗子。”
苏念安点点头:“是啊,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也常吃板栗,尤其是糖炒栗子,又香又甜,特别好吃。”
两人一边聊天,一边捡拾板栗,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背篓。
苏棠看了看天色,说道:“时间不早了,柴火也够用一阵子了,咱们该回去了。”
“行”,苏念安说完便用绳子将柴火捆成了一大卷,背了起来。
苏棠这才知道,这个男人的力量有多大,比那四个知青还能干。
她也没闲着,背起了装满栗子的背篓,还好,栗子外面还有一层带刺的外壳,比较占空间,所以一背篓栗子却也不沉。
回到家后,天还没黑。
耿晓雯和袁芳看到两人背着栗子回来之后,立马过来帮忙。
对于这两人,苏棠倒是没有坏印象,有人帮忙剥栗子,她也乐意。
最新评论